磨玻璃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邊屑量超出范圍,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邊屑呢?它從玻璃的內部結構開始?,F代玻璃理論包括晶體理論、不規則網絡理論、聚合物理論、五邊形對稱理論、凝膠理論等,而晶體理論和不規則網絡理論目前比較流行。
荊子理論側重于解釋玻璃結構的微觀非均勻性和有序性。
不規則網絡理論反映了玻璃內部結構“近距離有序,遠距離無序”的特點。
這兩種假設是自相矛盾的,但它們可以解釋玻璃性質的變化規律。經過科學家多年的實驗和論證,這兩種理論的觀點逐漸趨于一致?,F在統一的觀點是,玻璃具有短程有序和遠距離無序結構的非晶態物質。
至此,玻璃為什么會有邊緣的答案就準備出來了,因為玻璃具有無定形和不規則的非晶體結構,這意味著玻璃的邊緣在研磨和加工玻璃時是不可避免的,并且具有隨機性。但不可避免的問題并不意味著不能改進或優化。研磨系統的輸入決定了輸出效果。四大輸入要素是設備、工具、參數和工件。邊沿碎裂的發生是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在這里,我們重點討論的方法,以提高控制的切屑從工具。
影響磨頭磨削效果的特性有:直徑、粒度、槽角、跳動(同心度)。
直徑
磨頭直徑越小,磨削線速度越低,導致單粒磨料在砂面上的量增加,磨削力增大,易發生磨邊切屑。因此,磨頭的直徑不應太小,磨頭的直徑應設計合理。
粒度
粒度越大,表面上的磨料顆粒數量越少,這也導致磨削時單個磨料的用量增加,使磨削力變大,更容易產生刃口切屑。為了有效地將邊塌控制在要求的范圍內,應合理選擇砂粒度。其中,細粒度的選擇尤為重要。如果選用的砂粒度不能滿足產品的起屑要求,則很難加工出合格的產品。因此,應嚴格要求根據產品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磨料粒度。
槽角
精加工槽的夾角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磨邊的切屑量,因為磨玻璃時磨頭會產生壓應力和剪應力,而對磨邊切屑影響更大
的是剪應力。減小坡口的角度可以使力偏向壓應力,減少刃口切屑。但要注意的是,坡口夾角的減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切屑的去除,所以控制好合適的夾角是非常重要的。
同心
同心度也是我們常說的跳動尺寸。跳動越大,磨頭就越不穩定,參與磨削的磨料數量就會減少,造成單個磨料磨削量大,受力大,導致刃口切屑更容易產生。因此,嚴格控制磨頭的同心度也是重中之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