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還固執地認為汽車的后視鏡是駕駛員的“第二只眼睛”,只是一面用來擴大駕駛員視野的普通鏡子,那么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你,你又是“第二只眼睛”。你想想,現在科技發展這么快,汽車工業發展這么快,那一年的后視鏡還會和以前一樣簡單嗎?當然不是。隨著越來越多的新技術的引入,汽車后視鏡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,功能也越來越多,效果也越來越強大。
那么,說了這么多,現代汽車后視鏡包含了哪些科學技術呢?這些技術給我們的駕駛生活帶來了怎樣的便利?
既然是后視鏡,擴大視野的基本功就必須扎實有力。通過改變后視鏡的形狀和增加面積來擴大視野,這樣做的效果畢竟是有限的。除了大型汽車上使用的“兔耳鏡”外,這種方法對其他車型沒有影響。沒人想看著自己的車耷拉著兩只巨大的“兔子耳朵”。因此,如何在不影響車輛阻力系數的情況下擴大視野,就必須在鏡面上做工作。
凸面鏡的原理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。道路拐角處的一些凸面鏡可以為我們提供另一種視野。這是因為凸面鏡縮小了后視鏡的物體,從而擴大了后視鏡的范圍和視角。曾經出現的方法是直接在側后視鏡上安裝一個小凸面鏡。但是這樣做,從外觀上看確實很難看,而且很容易被拆下(小編的老桑塔納遇到過),而且不能真實反映車后物體的大小和實際距離,所以這種做法很快就被市場無情地拋棄了。然而,凸面鏡的優點體現在另一種技術上,這就是雙曲率鏡技術。
雙曲率鏡技術原理:根據車輛模型的三個要素,駕駛員視點的位置和后視鏡的相對位置,以及視場要求,利用光學原理和數據方法,對車輛前、后、左、右的不同視角選擇不同的曲率半徑,并實現平滑過渡。這樣就可以在基本不失真的情況下,進一步擴大視野,減少盲點,既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,又解決了盲點問題。此外,在后視鏡的設計中使用了分界線,提醒駕駛員可變曲率曲面僅用于觀察車后的一般情況。它是后視鏡安全設計的創新進步,但制造工藝較為復雜,制造成本昂貴。
雙曲率鏡面后視鏡,中間2/3區域采用平面鏡,外側1/3區域采用大弧形凸面鏡,使駕駛員在轉彎時能看到車后全景,消除盲點。視野擴大了三倍。一方面,它較好地彌補了平后視鏡的后視鏡范圍過小的缺點。此外,由于凸面曲率半徑較大(SR2000左右),畸變問題基本解決。
它既保證了后視鏡的緊湊外觀,又為駕駛員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,同時也解決了凸面變形的問題。因此,雙曲率后視鏡技術是汽車后視鏡技術中無可爭議的王者。
我已經向你介紹了后視鏡技術的無冕之王——雙曲率鏡技術。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另一項與您夜間行車安全密切相關的技術,防眩光技術。
經常開車的司機都知道,夜間行車時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視線問題,不僅天黑能見度低,可見距離短,還有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光線。當后車長時間用遠光燈行駛時,刺眼的眩光會通過汽車后視鏡反射到駕駛員的眼睛中,影響駕駛員的駕駛安全。因此,為了減少危險的發生,后視鏡中的另一門科學誕生了,這就是后視鏡防眩光技術。防眩后視鏡一般分為防眩內后視鏡和防眩外后視鏡。
目前,汽車后視鏡的防眩光方法主要有兩種,即傳統的鍍膜技術和新型的電子防眩光技術。
常見的后視鏡鏡面涂層有鍍銀、鍍鋁、鍍銘文、鍍TiO2(藍鏡)等。鍍銀和鍍鋁鏡面反射率高。雖然可以看得清楚,但長期觀察鏡子容易造成眼睛疲勞,而且防腐性能差,容易氧化,成本低。鍍鉻鏡面的反射率更適合眼部刺激,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。目前使用的后視鏡大都采用這種鍍膜方法。TiO2涂層反射鏡可以對耀眼的高波長可見光進行干擾,將其轉化為人眼最適合的藍光,從而達到防眩光的效果。但加工工藝較復雜,成本較高,色差的穩定性難以控制。